内毒素:一种强大的致热源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8-07 16:4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内毒素的致热活性非常稳定,不易被清除。一般的灭菌方法,如常规的高压灭菌,并不能有效破坏内毒素的活性。因此,在制备和储存药品、食品等过程中,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来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内毒素:一种强大的致热源
【概要描述】内毒素的致热活性非常稳定,不易被清除。一般的灭菌方法,如常规的高压灭菌,并不能有效破坏内毒素的活性。因此,在制备和储存药品、食品等过程中,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来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8-07 16:40
- 访问量:
在微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内毒素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其致热性。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因输液反应而引发的寒战、发热等症状时,很可能是由于输液制剂中污染了细菌内毒素所致。
内毒素的致热性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致病机制,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首先,内毒素的致热性存在明显的种系差别。在哺乳类动物中,人类、牛和家兔等对内毒素的反应较为敏感,而大鼠、小鼠等则相对不敏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可能是所有动物中对内毒素最敏感的,即便是微量的内毒素也可能引发显著的体温上升。此外,新西兰白兔因其对内毒素致热性的高度敏感性,常被用作热原检定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其次,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这意味着,随着内毒素剂量的增加,发热的高度和持续时间也会相应增加。例如,在家兔身上进行的实验中,小剂量的内毒素会引起单相热,而较大剂量的内毒素则会引起双相热,形成独特的热型。然而,当给予超大剂量的内毒素时,动物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典型症状,此时体温不仅不会上升,反而可能下降。
此外,内毒素引发的发热还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注射的剂量和动物的种类。在家兔身上,潜伏期通常在15到30分钟之间,而在人类身上,静脉注射2ng/kg剂量的内毒素时,发热的潜伏期可能长达90分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内毒素发热的耐受性。当动物连续接受内毒素注射时,其发热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然而,一旦停止注射内毒素,动物的发热反应会在一定时间后恢复正常。
最后,内毒素的致热活性非常稳定,不易被清除。一般的灭菌方法,如常规的高压灭菌,并不能有效破坏内毒素的活性。因此,在制备和储存药品、食品等过程中,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来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综上所述,内毒素的致热性具有种系差别、剂量依赖性、潜伏期、耐受性和难以清除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内毒素致病机制的理解,还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推荐





底部联系方式信息(左)
400-687-1881
公司电话:010-87875910
投诉热线:400-687-1881转8031
紧急联系:13520563960
公司邮箱:info@bio-life.cn
公司官网:www.acciusa.cn www.bio-life.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药谷CBP)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