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清道夫受体三聚体:为何只有它才能捕获致命内毒素?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细菌内毒素
- 来源:细菌内毒素
- 发布时间:2025-03-06 16:3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清道夫受体是一类在天然免疫和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蛋白,其配体识别范围广泛,涵盖多种修饰型脂蛋白、病原相关分子(如内毒素)等。本文围绕清道夫受体的结构特征、细胞分布及配体结合特性展开综述,重点解析其与内毒素等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解其在疾病中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必看!清道夫受体三聚体:为何只有它才能捕获致命内毒素?
【概要描述】清道夫受体是一类在天然免疫和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蛋白,其配体识别范围广泛,涵盖多种修饰型脂蛋白、病原相关分子(如内毒素)等。本文围绕清道夫受体的结构特征、细胞分布及配体结合特性展开综述,重点解析其与内毒素等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解其在疾病中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细菌内毒素
- 来源:细菌内毒素
- 发布时间:2025-03-06 16:39
- 访问量:
清道夫受体是一类在天然免疫和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蛋白,其配体识别范围广泛,涵盖多种修饰型脂蛋白、病原相关分子(如内毒素)等。本文围绕清道夫受体的结构特征、细胞分布及配体结合特性展开综述,重点解析其与内毒素等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解其在疾病中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一、清道夫受体的发现与分子结构特征
Komada等通过配体亲和层析法和免疫亲和层析法,首次从牛肺巨噬细胞中纯化出清道夫受体,并基于部分氨基酸序列成功克隆了Ⅰ型和Ⅱ型清道夫受体cDNA。随后,人类及小鼠的清道夫受体cDNA也相继被克隆。序列比对显示,Ⅰ型受体在不同物种间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4%~81%,Ⅱ型受体则为60%~84%,表明其进化上具有保守性。
成熟的Ⅰ型清道夫受体由4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而Ⅱ型受体仅含约349个氨基酸残基,两者均需通过亚基聚合形成功能性三聚体。研究表明,尽管细胞内存在二聚体形式,但仅三聚体具备配体结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Ⅱ型受体虽与Ⅰ型受体功能类似,但缺少SRCR(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提示配体结合的关键位点可能不依赖于该区域。
二、清道夫受体的分布与功能多样性
清道夫受体不仅广泛表达于巨噬细胞中,还存在于平滑肌细胞、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暗示其功能具有多效性。例如,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加速泡沫细胞形成;而在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通过该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如内毒素),参与免疫防御。
三、清道夫受体配体的特性与分类
清道夫受体的配体种类极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 修饰型脂蛋白:如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2. 核酸类似物: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poly I)、多聚鸟嘌呤核苷酸(poly G),但多聚腺嘌呤(poly A)及多聚胞嘧啶(poly C)无结合活性。
3. 多糖类物质:如硫酸右旋糖酐。
4. 磷脂类分子:磷脂酰丝氨酸(PS),而磷脂酰胆碱(PC)无结合活性。
5. 病原相关分子:细菌脂多糖(内毒素)等。
这些配体的共同特征为多阴离子化合物,但并非所有多阴离子分子均可作为配体。例如,Ⅰ型和Ⅱ型受体均能高效结合内毒素,但其结合机制不依赖SRCR结构域,暗示受体其他区域(如胶原样结构域)可能参与配体识别。
四、配体结合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针对清道夫受体配体结合域的探索发现,Ⅰ型受体特有的SRCR结构域并非配体结合必需区域。通过对比Ⅰ型和Ⅱ型受体的功能差异,研究者推测胶原样结构域可能在配体识别中起核心作用。此外,受体三聚体形成的空间构象可能通过多价结合增强与配体的亲和力,尤其对多聚配体(如内毒素的多糖重复单位)具有高选择性。
五、总结与展望
清道夫受体通过识别内毒素等病原相关分子,在机体抗感染与炎症调控中扮演双重角色。尽管其配体结合机制已部分阐明,但受体如何区分不同配体(如内毒素与oxLDL)并触发特异性下游信号仍待解析。未来研究需结合结构生物学技术(如冷冻电镜),精准定位结合位点,并探索其在脓毒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的干预潜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推荐





底部联系方式信息(左)
400-687-1881
公司电话:010-87875910
投诉热线:400-687-1881转8031
紧急联系:13520563960
公司邮箱:info@bio-life.cn
公司官网:www.acciusa.cn www.bio-life.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药谷CBP)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