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疫反应到临床应用,CD14 藏着哪些健康密码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细菌内毒素
- 来源:细菌内毒素
- 发布时间:2025-03-17 14:5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大量确凿的实验证据充分证实了CD14作为LPS重要受体的地位。
从免疫反应到临床应用,CD14 藏着哪些健康密码
【概要描述】大量确凿的实验证据充分证实了CD14作为LPS重要受体的地位。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细菌内毒素
- 来源:细菌内毒素
- 发布时间:2025-03-17 14:58
- 访问量:
在人体复杂精妙的免疫系统中,CD14分子犹如一位隐匿却关键的“指挥官”,在脂多糖(LPS)引发的免疫反应里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LPS,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旦进入人体,便会触发一系列免疫级联反应,而CD14正是开启这场免疫“大战”的关键“钥匙”。
大量确凿的实验证据充分证实了CD14作为LPS重要受体的地位。从分子结合层面来看,LPS能够精准地与膜结合型CD14(mCD14)以及可溶性CD14(sCD14)相互作用,就如同“锁”与“钥匙”的契合。当使用CD14单克隆抗体介入时,如同给这把“钥匙”加上了“封印”,脂多糖刺激吞噬细胞的反应能力便会被显著抑制,吞噬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清理作用。细胞实验同样给出有力支撑,那些原本对脂多糖低反应甚至无反应的细胞,在转染CD14cDNA后,如同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内毒素的反应敏感性急剧增加,仿佛从“沉睡”状态迅速转变为“高度警觉”。动物实验中,CD14分子表达缺陷的小鼠面对内毒素时,就像失去了指挥的军队,反应显著下降,这进一步凸显了CD14在免疫反应中的不可或缺性。而利用不同颜料显示剂标记LPS和CD14的实验,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呈现出的颜色重叠现象,更是直观地展示了二者在免疫信号传递路径中的紧密关联。
研究者深入探索了CD14与内毒素结合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当使用CD14抗体阻断CD14与脂多糖的结合时,内毒素的激活效应如同被釜底抽薪,显著减弱。CD14本身具备有效结合脂多糖的能力,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出现,更是让这种结合效应如虎添翼,可增大至100至1000倍。LBP,这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的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和肺合成,其氨基酸序列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等脂质转移蛋白质有着显著相似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LBP在血浆中维持着2至20g/L的浓度,而当机体遭遇感染等急性期反应时,其浓度可飙升至100至200g/L。LBP如同一位高效的“运输大队长”,能够与脂多糖聚集体紧密结合,一个LBP分子便可运输几百个脂多糖单体,并且还具有催化特性,极大地促进了脂多糖与CD14的结合及后续免疫反应的启动。
追溯到1990年,Wright等科研先驱率先揭示了CD14在识别脂多糖中的关键作用。他们发现,当外周血受到小剂量内毒素刺激时,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效应完全依赖于CD14,CD14单克隆抗体能够精准“狙击”TNF-α的产生。随后,众多学者纷纷跟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D14在巨噬细胞产生TNF-α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不仅如此,脂多糖诱导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效应,均可被CD14单克隆抗体部分抑制,这充分表明CD14在脂多糖介导的细胞激活过程中,宛如一台精密的“免疫开关”,掌控着免疫反应的强度与进程。
如今,对CD14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理论层面。在临床应用中,通过调节CD14的活性,有望开发出针对脓毒症等由脂多糖引发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例如,研发特异性的CD14调节剂,既能在感染初期有效激活免疫反应以清除病原体,又能在免疫反应过度时及时刹车,避免免疫风暴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推荐





底部联系方式信息(左)
400-687-1881
公司电话:010-87875910
投诉热线:400-687-1881转8031
紧急联系:13520563960
公司邮箱:info@bio-life.cn
公司官网:www.acciusa.cn www.bio-life.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药谷CBP)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