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菌种管理5大红线!传代超5代直接报废?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小角
- 来源:科德角国际
- 发布时间:2025-03-20 17:1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试验进程里,生物样本极为敏感,其活性与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及精准的贮藏条件。对于实验室菌种而言,妥善处理与保藏尤为关键,标准化流程是减少菌种污染、维持其生长特性稳定的核心,按照统一操作流程制备的菌株,则是确保微生物实验结果具备一致性的重要基础。
实验室菌种管理5大红线!传代超5代直接报废?
【概要描述】在试验进程里,生物样本极为敏感,其活性与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及精准的贮藏条件。对于实验室菌种而言,妥善处理与保藏尤为关键,标准化流程是减少菌种污染、维持其生长特性稳定的核心,按照统一操作流程制备的菌株,则是确保微生物实验结果具备一致性的重要基础。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小角
- 来源:科德角国际
- 发布时间:2025-03-20 17:11
- 访问量:
在试验进程里,生物样本极为敏感,其活性与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及精准的贮藏条件。对于实验室菌种而言,妥善处理与保藏尤为关键,标准化流程是减少菌种污染、维持其生长特性稳定的核心,按照统一操作流程制备的菌株,则是确保微生物实验结果具备一致性的重要基础。
依据2025年版《中国药典·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工作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标准菌株第0代开始计算),这一规定被视为实验室菌种管理的“红线”。本文结合权威规范,解析菌种管理的五大核心风险点。
一、试验菌来源红线:清晰可溯是根本
药品微生物检验所采用的试验菌,必须为来源清晰的标准菌株,或者是选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且具备可溯源性的商业派生菌株。标准菌株应源自获得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诸如CMCC(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ATCC(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NCTC(英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等。从这些机构获取的标准菌株,在复苏、复壮或进行培养物制备时,务必严格依照供应商提供的说明,或者按照已经过验证的方法谨慎操作。
商业派生菌株由标准菌株派生而来,具有可溯源性,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类型,这类商业派生菌株应仅用作工作菌株。采购时必须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
倘若使用来源不明的菌种,其特性难以确定,可能携带未知杂质或发生变异,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极大干扰,使整个实验失去意义。
二、菌株分类定义红线:严格区分不容混淆
1. 标准菌株:指直接从国内或国外专业菌种保藏机构获取的,至少能定义到属或种水平的菌株。例如铜绿假单胞菌[CMCC (B)10 104],其中(B)代表细菌;白色念珠菌[CMCC (F)98 001],(F)代表真菌。
2. 标准储备菌株:从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株经过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即为标准储备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3. 储备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所获的培养物,同样需要对其纯度和特性加以确认。
4. 工作菌株:通过标准储备菌株、储备菌株或标准菌株转接一代而得的培养物。工作菌株不宜再进行传代,也不可替代标准菌株和标准储备菌株。
明确各菌株的定义和界限,是保障菌种管理有序开展的关键。一旦混淆,整个试验体系将陷入混乱。
三、采购接收流程红线:规范操作保障质量
(一)采购:正规途径是保障
应从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合资格的商业派生菌株生产厂家等认可途径采购菌种。
(二)接收:细致核对与妥善处理
1. 首要步骤是确认所接收的菌种是否契合预期使用要求,同时收集菌株的产品供应单、菌种证明、说明书等相关资料,验收完毕后进行归档保存。这些资料是菌种的“身份证”和“使用指南”,不可或缺。
2.详细记录所有关于菌株的资料,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3.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保藏菌种,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否则菌种的活性和特性可能受到影响。
(三)接收记录:详实记录便于追溯
需详细记录接收菌种的各项信息,包括菌株名称、编号代码(如CMCC、ATCC)、供应商/生产商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有效期、接收日期、接收数量。对于商业派生菌株,还应记录菌种代数,同时注明接收人。完整准确的接收记录,是菌种管理全程追溯的起点。
四、传代操作红线:次数与规范双重把控
传代指将活的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培养,以获取新的微生物培养物的操作。新培养物相对原接种微生物即为新一代。所有菌种都必须定期传代,同时对纯度、特性等实验室所需关键指标进行确认。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传代工作,每次传代时严格核对,谨防出现混淆。尤其要严格控制菌株传代次数,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株记为第0代,传代不得超过5代。过度传代极易引发菌种变异风险增加,导致菌种失去原有的特性,无法满足试验需求,这也是传代超5代可能直接报废的原因。
(一)传代记录:完整记录过程细节
从标准菌株到工作菌株的传代记录,需涵盖菌株名称、编号、传代日期、传代数、培养基、培养温度、菌落形态、确认实验、传代人签名等内容。此外,还应记录菌株储存位置和条件,以及传代后上一次菌株的处理记录,比如高压灭菌清洗记录等。全面的传代记录,能清晰呈现菌种的“成长轨迹”,为试验提供重要参考。
五、菌种储藏红线:专业与安全并行
菌种的储藏有着特殊规定,除需遵循对照品管理要求外,还需做到:
1. 指定经过培训的专人依照说明书要求保藏菌种。
2. 使用专用冰箱并加锁进行储藏。
3. 对储备菌株和工作用菌株分开进行封存储藏。
实验室保存标准储备菌株时,可将培养物等份混悬于抗冷冻的培养基中,分装于小瓶,采用超低温冷冻(低于-30℃)等方法。低于-70℃保存可延长菌种保存时间。需注意,冷冻保存的菌种一旦解冻使用,严禁重新冷冻或再次使用。不符合储藏要求,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将大打折扣,严重时菌种可能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实验室菌种管理的这5大红线,贯穿菌种从来源到使用的全过程。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是保证菌种质量、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任何对红线的忽视,都可能给科研和生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务必引起足够重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推荐





底部联系方式信息(左)
400-687-1881
公司电话:010-87875910
投诉热线:400-687-1881转8031
紧急联系:13520563960
公司邮箱:info@bio-life.cn
公司官网:www.acciusa.cn www.bio-life.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药谷CBP)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