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细菌中哺乳动物对微生物的识别机制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3-12 13:5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lpsd动物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哺乳动物存在对微生物的天然识别机制,这种机制识别的范围可以粗略的定义为革兰阴性细菌。这个天然识别机制在对感染的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对lpsd动物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对LPS的识别机制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环节,也必然存在一条信号传导途径能将LPS的作用引入胞内,而且lpsd纯合子在LPS作用时信号将完全阻断。可以进一步推论lps编码的产物能识别LPS并引起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快速反应。
革兰阴性细菌中哺乳动物对微生物的识别机制
【概要描述】lpsd动物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哺乳动物存在对微生物的天然识别机制,这种机制识别的范围可以粗略的定义为革兰阴性细菌。这个天然识别机制在对感染的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对lpsd动物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对LPS的识别机制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环节,也必然存在一条信号传导途径能将LPS的作用引入胞内,而且lpsd纯合子在LPS作用时信号将完全阻断。可以进一步推论lps编码的产物能识别LPS并引起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快速反应。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3-12 13:50
- 访问量:
LPS可以说是炎症反应最强的刺激剂。20世纪7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LPS要发挥作用,必须先插入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层或通过受体作用被吞噬,但这样的猜想一直无法得以证实。Coutinbo发现C3H/HeJ小鼠对LPS无反应性,并将其原因归结为位于常染色体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lps的突变。但是C3H/HeJ小鼠对革兰阳性细菌的反应却正常,由LPS介导产生的细胞因子等方面也是正常的。这种表型上的差异可以说是因为对LPS识别的缺陷造成的。
lpsd动物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哺乳动物存在对微生物的天然识别机制,这种机制识别的范围可以粗略的定义为革兰阴性细菌。这个天然识别机制在对感染的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对lpsd动物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对LPS的识别机制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环节,也必然存在一条信号传导途径能将LPS的作用引入胞内,而且lpsd纯合子在LPS作用时信号将完全阻断。可以进一步推论lps编码的产物能识别LPS并引起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快速反应。
所以lps突变的小鼠对革兰阴性细菌的耐受性增高,而对革兰阳性细菌的反应却正常。为了寻找能编码LPS模式识别受体的基因及相应产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发现了LBP、CD14等能与LPS结合的相关蛋白,但是通过多种方法一直没有找到lps位点及其表达产物。
早在1978年,lps位点就定位于小鼠4号染色体的Mup-Ⅰ和Psloci 两个位点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期,Malo、Schwartz和Beutler分别领导的3个研究小组试图对lps位点进行精确定位。经过大量的工作,1996年前后,3个并不完全相同的结果先后发表。Quresh等认为lps位点局限在2个标志物Ambp和D4MIT178之间;Peiffer-Schneider等将lps界定在一段长度约2.5Mb的片段中;Poltorak等则认为lps位于两个异常标志“B”和“83.3”之间长约2.6Mb的DNA中。3个结果中相互重叠的区域长度约为500kb左右。
事实上,lps位点的寻找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尚未获得lps位点定位的直接精确数据。在对LPS无反应性的C3H/HeJ和C57BL/10cCr小鼠中发现了TLR4的突变体。在C3H/HeJ小鼠中,TLR4胞内区的一个氨基酸编码发生了点突变;而在C57BL/10ScCr小鼠中,TLR4 mRNA 无法检测到,整个位点被删除。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推荐





底部联系方式信息(左)
400-687-1881
公司电话:010-87875910
投诉热线:400-687-1881转8031
紧急联系:13520563960
公司邮箱:info@bio-life.cn
公司官网:www.acciusa.cn www.bio-life.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药谷CBP)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