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试验法检测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研究进展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02 11:3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是利用鲎试剂与组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紊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进行标准化并且一次可以完成多批供试品检测等优点。
鲎试验法检测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研究进展
【概要描述】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是利用鲎试剂与组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紊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进行标准化并且一次可以完成多批供试品检测等优点。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02 11:31
- 访问量:
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进行标准化并且一次可以完成多批供试品检测等优点。
经卫生部批准,该法用于四种大输液(5%和10%萄萄糖注射液、氮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的热原检查,在全国试行取得了满意结果[1]。近年来国内药检工作者将该法用于其它药物注射剂等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取得了一些进展。
马守江等采用鲎试验法检测50%葡萄糖、1%普鲁卡因、复方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甲硝唑等5种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氯化钠、葡萄糖化钠对鲎试验无干扰,50%葡萄糖、1%普鲁卡因、甲硝唑3种注射液对鲎试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将后三种注射液分别稀释10、10、5倍可消除鲎两国试验的抑制。采用上述方法对5种100批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并与家兔法对照,适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和1%,未出现家兔法阳性而鲎试验法阴性的结果[2]。
由于普鲁卡因可干扰鲎试剂凝集反应,张卫星等采用双向超滤技术,将2%普鲁卡因与内毒素分离后检测细菌内毒素,既可消除干扰,又可避免稀释方法使检测灵敏度下降的缺点;通过对12批2%普鲁卡因注射液检测,与家兔法对照取得了一致结果,临床应用也未发现热原反应[3]。
郭红等用鲎试验法测定单硫酸卡那霉素的细菌内毒素,结果表明:经处理的药品对鲎试验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对84批单硫酸卡那霉素检测,并与家兔法相对照,初步认为:鲎试验法用于单硫酸卡那霉素内毒素检测是可行的,有可能取代家兔法而用于热原控制[4]。
王晶等将鲎试验法用于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半成品的热原检查,试验方法为:取检品1%溶液0.2ml与0.1ml无热原生理盐水,加至鲎试剂安瓿中混匀;恒温37℃水浴保温1小时观察结果;通过一年来47批产品检验,与家兔法对照结果均一致[5]。
郭红等用鲎试验法检测青霉素细菌内毒素研究证明青霉素不干扰细菌内毒素的致热作用;用该法对100批青霉素G钾和100批青霉素G钠分别进行检测,与经典家兔法对照取得了一致结果,证明了鲎试验法的可行性[6]。
张卫星等用鲎试验法直接检测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的热原。研究表明:注射用氨苄青霉素浓度大于20mg/ ml时对鲎试验有抑制作用;采用10mg/ml氨苄青霉钠与灵敏度为1EU/ml的鲎试剂进行试验,经对10批检品检测,与临床效果相吻合[7]。林黎明等采用加2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加热破坏氨苄青霉素钠以消除干扰的方法测定内毒素限量,成功地将鲎试验法用于30例静滴氨苄青霉素钠致药热的原因分析[8]。
许新涛等研究了对中药茵栀黄注射液采取鲎试验法检测热原的可行性。试验表明:由于吐温对鲎试验有抑制作用,含吐温一80茵栀黄注射液不宜采用鲎法检测热原;不含吐温的该药用鲎试验法检浏内毒素需稀释4倍。认为在兔法把关的前提下,鲎法作为茵栀黄(不含吐温—80)注射液热原初筛是可行的。研究者用鲎法控制该药热原24批次,与家兔法对照,总果一致,未出现假阴性结果[10]。
华君等用鲎试验法检测输液器具污染情况,分别用灵敏度1EU/ml和10EU/ml的鲎试剂检测49批输液器;结果表明采用灵敏度10mU/ml的鲎试剂对内毒霉的检出率略高于85版中国药典家兔法,用于检控输液器具的内毒素是可行的[10]。
采用鲎试验法检测药物注射剂等的细菌内毒素具有许多优点,但作为试管内的生化反应,不能反映热原质引起哺乳动物的致热反应过程,并且抗生素、中药等对鲎试验有干扰。近年来药检工作者采用稀释法、超滤法等部分克服了鲎试验法的局限性,使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编.中国药学年鉴(1991).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2
[2] 马守江等.中国药学杂志,1992,2T(12):741
[3] 张卫星等.药学情报通讯,1991,9(4):45
[4] 郭红等.药物分析杂志,1990,10(6):369
[5] 王晶等.药学情报通讯,1988,6(3):42
[6] 郭红等.药物分析杂志,1990,10(6):369
[7] 张卫星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7):312
[8] 林黎明等.药半通报,1987,22:430
[9] 许新涛等.中草药,1991,22(6):286
[10] 华君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7(9):411
免责声明:
文章作者:卜秀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推荐
底部联系方式信息(左)
400-687-1881
公司电话:010-87875910
投诉热线:400-687-1881转8031
紧急联系:13520563960
公司邮箱:info@bio-life.cn
公司官网:www.acciusa.cn www.bio-life.cn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
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中国药谷CBP)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手机网站